.
湖北省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包括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校聯合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那么規上工業企業申報的政策獎勵補貼標準如何,基本條件有哪些,有興趣歡迎找小編合作,項目申報十年經驗交朋友隨時等你。
代理免費咨詢熱線:18186189159(微信同號)
分公司地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茅店山西路創星匯科技園A棟468室
即日起,注冊臥濤網,2023年開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復審,十年高企申報經驗,全國代理統一價格19800元,更有持續更新最新各歸口補貼政策,一手政策消息隨時掌握!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知識產權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體系認證等。分公司:南京、安慶、蘇州、宿州、武漢)
一、明確目標任務
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25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到50%以上。各地要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建,分級推進、依法統計”的原則,制定本地區年度目標任務,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有條件的市(州)、縣(市、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開發區、新型工業化基地(園區),要努力實現早達標,積極爭取全覆蓋。
二、統一標準條件
企業研發機構是指企業自辦或與外單位合辦、管理上同生產系統相對獨立(或獨立核算)的專門從事開發活動的機構,以及具備“六有”條件(有場地、有人員、有設備、有投入、有項目、有制度)的企業內部研發機構。如:企業自辦的技術中心、研究院所、開發中心、研發部、中試車間、試驗基地等各類研發部門;建在企業的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企校聯合創新中心、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等各類研發機構。
三、強化工作協同
建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協同聯動工作機制,由各級經信部門牽頭,科技、統計、軍民融合、發改、財政、人社、國資、科協等部門共同參與,定期研判、協調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經信部門要會同科技、統計部門,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全面調研,對已經建立研發機構的規上工業企業登記建檔、動態更新,對尚未建立研發機構的規上工業企業建立臺賬、跟蹤服務。省經信廳、科技廳、軍民融合辦、發改委、人社廳、科協等相關部門,對符合各自領域省級研發機構認定條件的,要及時受理、加快認定;市州政府和部門也應開展各類研發機構認定工作;其他具備“六有”條件的研發機構,由各級經信部門備案登記。各級統計部門要加強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統計工作培訓,指導企業依法規范納統,爭取做到應統盡統。
四、政策獎勵補貼標準
省經信廳將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納入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支持范圍,重點支持3年內建設費用總計達到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研發機構,對企業自建自用的研發機構,按照其建設費用10%的比例給予支持;對企業自建共用、年服務同類企業10家以上的研發機構,按照其建設費用不超過20%的比例給予支持;單個企業研發機構年支持額度不超過500萬元。同時,對獲批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給予1000萬元獎補支持。省科技廳對企校聯合創新中心績效考評優秀的單位給予一定獎補資金支持;對獲批的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給予不低于10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建設經費;對獲批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給予500萬元一次性補助建設經費。省發改委對獲批的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省預算內以項目形式給予1000萬元支持;對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在省預算內以項目形式予以500萬元支持(其中省級財政負擔50%);對國地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省產業創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實施的具有帶動作用的創新能力項目,在省預算內予以一定的補助資金支持。鼓勵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制定出臺支持規上工業企業新增研發投入、建設研發機構的政策措施。
五、定期通報考核
各級經信、科技、統計、軍民融合、發改、人社、國資、科協等部門要加強信息共享,定期匯總各級各類研發機構認定備案情況,及時報告地方黨委政府。發改部門將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情況納入市州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督查考核。科技部門將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情況納入科技創新評價、創新型城市、創新型縣市等考核指標體系,組織考核評價。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落實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納入國有企業績效考核政策,全面推進國有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視同利潤的考核措施。
六、營造良好氛圍
各地要大力宣傳規上工業企業創新發展的典型案例、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的經驗做法,引導廣大工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研發機構,營造有利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